
曬衣繩家族,由上到下分別為阿嬤、媽媽、女兒。(女兒本體服役中)(c)Photo by Water
移居民權西路站一個多月,曾竊喜於自己竟能找到低於附近租金行情的優質小套房,終在赫然發現公寓沒有對講機+門鈴+電鎖(房東說,反正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以及洗臉盆沒有熱水可用(房東說熱水管老舊,所以乾脆把大家的熱水龍頭都弄壞…)後,瞭解一分錢一分貨的真理。是說雖然有點小不便,但也很快就適應了。唯一讓我始終無法接受房東建議的,便是「大家都把衣服晾在房間裡」這回事。
老公寓明顯以最大容客數改建過,但所幸還殘留了一個小小的公共後陽台可供曬衣。不過房東自己DIY的銅繩完全無法抵抗地吸引力,吊上去的衣服往往一下子就全往中間貼在一起,比晾在房間還難乾!於是,為了本人的晾衣大計,第一代的曬衣繩誕生了。
號稱家裡倉庫什麼都有的小丁熱情贊助細麻繩一捆,為了對抗地吸引力,我還特地每隔幾公分就打一個小環結,想說這樣衣架掛上去就會乖乖待在原地,通風良好的話,衣服很快就會乾了!哈哈哈…於是乎,編好曬衣麻繩的那個夜黑風高的夜晚,便迫不及待地冒著跌落陽台的風險把第一代曬衣繩上架。只是當衣服全部上繩,立刻就發現自己忘了大自然還有「風力」這回事--衣架的確沒滑動,但卻全部轉向,變成一字排開這樣……嗯,雖然不甚完美,但畢竟手工編了一整個晚上,而且又是冒著生命危險好不容易才掛上去的,決定先觀察一陣子再說吧。
沒想到隔天觀察的結果,繩子竟然斷了!!!!衣服散亂一地根本白洗#$%^&**OX(怕繩子不夠用只編了一股,然後又一次掛太多濕衣服)
好吧,也許向房東反映,她會願意解決呢?畢竟一條曬衣繩也沒多少錢。然而,萬萬沒想到我得到了一條房東珍藏多年的故障聖誕燈飾。嗯……塑膠電線的確比細麻繩耐重,固定間隔的燈飾也似乎具有防衣架滑動的效果,雖然有點傻眼,本人還是很有實驗精神地根據第一代麻繩的失敗經驗,以手工編織加電器膠帶強化了第二代的聖誕燈飾曬衣繩。拜之前爬陽台訓練之賜,這回掛起燈飾可說駕輕就熟--啊咧?燈飾曬衣繩怎麼才掛兩件褲子,電器膠帶就開始鬆脫!?不一會兒,燈飾還從「一」變成「U」,若繼續放任衣服掛於其上,很快就會幫忙拖地了!!!&*^$$%@XXOO…
是說,五金行買一條曬衣繩只要35元。
望著第三代專業曬衣繩包裝吊牌上印著「省時省事省力!使你輕鬆愉快!」的標語,不禁發憤動筆(其實是鍵盤),記下這段在台北奮鬥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