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不知‧道(連載中)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獎助計畫

規劃完善的顯性單車專用道,我們叫它「單車道」;那麼,看不到的隱性單車道呢?姑且稱之為「單車不知道」吧!當我們踩著不熟悉的單車遊走一連串的「不知道」,其軌跡所描繪出的城市風貌會是什麼模樣呢?嘿,當然是:不知道!

Vol.1 旗津功夫三輪車

Vol.2 優雅淑女車
Vol.2-2 淑女車的識別標誌
Vol.2-3 單車淑女的美麗哲學
Vol.2-4 淑女車車手群像

Vol.3-1 冷氣單車道之超市手推車
Vol.3-2 各國(推)車款
Vol.3-3 推車手服飾
Vol.3-4 手推車活用實例

Vol.4-1 快樂兒童車
Vol.4-2 小騎士們的單車世界
Vol.4-3 小朋友最愛的單車道
Vol.4-4 越來越貼心的童車設計

Vol.5-1 專業手推車
Vol.5-2 個性化推車
Vol.5-3 購物好幫手
Vol.5-4 推車手服飾精選

Vol.6-1 牛登山車小試
Vol.6-2 登山車限定車隊
Vol.6-3 登山車不登山的時候

Vol.7-1 全民運動之資源回收車
Vol.7-2 回收界愛用車款

Vol.8-1 省錢更賺錢的發財單車
Vol.8-2 重出江湖之養樂多爸爸
Vol.8-3 發財手推車之嘉南羊乳帥哥
Vol.8-4 發財單車的生財之道

Vol.9-1 單車界超跑之公路車
Vol.9-2 夠平滑的才稱得上跑車道
Vol.9-3 尋常百姓的跑車生活
Vol.9-4 公路車為什麼騎起來就是比較帥?

■時空背景

本系列文章為2011年5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獎助計畫」的獎助計畫之一,並將陸續發表於《樂活單車》雜誌,更完整的計畫內容與執行過程歡迎造訪計畫專屬網站:單車‧不知‧道

平交道旁的芒果獵人


感謝神的賜予,好一幅富足的豐收景象呀~(c)Photoed by Water

和阿美每天清晨出門吃早餐,偶而會經過這段種了許多芒果樹的平交道,而我當然是覬覦這幾棵結實纍纍的芒果樹很久了!這會兒小丁與小周來訪,大夥便趁著人手多又清晨四下無人時瘋狂採了一大袋,好讓我回家複習芒果青的製作技術。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兒當然也有芒果青可以吃囉!

*芒果青

材料:未熟的芒果(基本上任何品種都可以,但以土芒果香氣最濃,而且愈青愈嫩)、鹽、砂糖

作法:
1.芒果去皮、去籽、切成瓣
2.燒一鍋熱水,加點鹽
3.水滾後將芒果過水汆燙即撈起(煮太久會變得無清脆口感)、瀝乾
4.灑上大量的糖、拌勻
5.待涼後冷凍即完成

夢幻米糕定食


↑充滿純真年代風味的米糕套餐。(c)Photoed by Water

阿美的「冥想後吃早餐」計畫不知不覺已經快滿一個月(有人互相牽制果然比較不容易半途而廢),為了換口味,我們透過網路推薦、道聽途說、甚至隨便亂挑地不斷嘗試各式早餐,而這家位於高雄市莊敬路與新民路交叉口附近的無名米糕攤,就是其中一個驚為天人的大發現!
當初聽阿美說(她也是聽別人說的),這裡的米糕不但附油豆腐和滷蛋,加送一碗味噌湯竟然只要NT.30時,就已經覺得很神奇了,沒想到親眼見到更驚奇!
本以為除了湯,所有材料應該會全部裝在一個碗內一起端上的,沒想到這不起眼的小攤位對於食物裝盤的精緻程度,完全超越30元的想像!古色古香的碗碟因為年代久遠,碗沿已經有多處破損,但熱騰騰的米糕淋上入口即化的肉燥,再覆上大量的魚鬆和一片醃蘿蔔(雖然我不愛這一味),反而將那些缺角襯托得更有味道了;配菜的油豆腐和滷蛋另外裝在小碗裡,不知怎的也變得好迷人;還有那碗味噌湯……哇~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跌進時光隧道啦~~~~
雖然阿美說這個小米糕攤曾經上過媒體報導,但左顧右盼,除了老闆娘的紅妝還頗顯眼以外,完全不見「感謝XX媒體報導」的大字報或紅布條,不禁讓我對這個小攤位的好感度又更高了!這個複雜的年代,還是有些純真的角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呀。

P.S.滷汁稍微偏甜,味噌湯也是「甘口」口味的,也許不是人人都愛。


↑小攤位上處處可見時光凝結的痕跡。(c)Photoed by Water

半屏山自然公園


↑晨間的陽光。(c)Photoed by water

時隔N年,二度到半屏山健行的我早已經忘了當年的登山口在哪裡。從翠華路尚隨便挑了一個入口上山,一開始就是連串需要攀繩的超陡坡,手腳並用滿頭大汗地爬了一陣,這才發現輕鬆不流汗的木棧道就在隔壁……希望下次回來我不會再忘記了。


↑即使躺在人生鼎沸的早餐店旁,老黑(從發白的嘴毛判斷,狗狗年紀應該不小了)的睡相一樣香甜。(c)Photoed by water


↑緊鄰煉油廠的半屏山視野難得這麼清晰,竟然可清楚遠眺左營軍港。(c)Photoed by water


↑遭有心人士塗改的公告,乍看真嚇人。(c)Photoed by water


↑接近中午的陽光。(c)Photoed by water

成長中的小港熱帶植物園

聽聞高雄市公車過年期間免費搭乘,基於貪小便宜、殺時間與滿足好奇心的三重誘因下,便相邀國小同學阿美一起挑戰搭公車到新開幕的小港熱帶植物園。


↑過年期間不忘張燈結彩的高雄市公車天花板。(c)Photoe by Water

會說「挑戰」,是因為我們平常根本不搭公車,對高雄市公車的生態認知可說如同一團迷霧。沒想到這一出門,還真如深墜五里霧中,從下午一點多出發,不斷地等車、換車到「小港公車總站」時,太陽已逐漸西偏,而我們應該要搭的車還要等一個小時!天啊,第一次覺得小港離我家這麼遠……探險宣告失敗!


↑花了三個小時,竟然只賞到小港站的公車群。(c)Photoe by Water

因為時間太多,第二天我們決定捲土重來(越是看不到就越想看看植物園長什麼樣)!這回我們決定捨公車騎單車,因為從電子地圖規劃的路線來看,騎單車只要花一小時,比公車快多啦!
小港熱帶植物園位於機場尾端與鳳山水庫之間的大坪頂,在高雄市算是偏遠地帶,以致規劃出來的單車路線幾乎都是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雖然沿路的街景都不怎麼宜人,偶而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仔細分析起來,要讀出這塊招牌的趣味,可得同時懂國語、台語和軍方用語耶!(c)Photoe by Water


↑這個店名與招牌的圖案設計,似乎有點反宣傳的效果?(感覺好像越喝火氣會越大)(c)Photoe by Water

大坪頂是那一帶地勢的至高點,因此想要到達位於大坪頂上的植物園,根本不可能避免爬坡。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眼前出現那座巨大的上升陸橋時,還是忍不住挫了一下!不過,我們跟著單車路線指示,最後是從筆直陸橋旁的蜿蜒小山路上山的,雖然也沒多輕鬆…


↑快到大坪頂前有道考驗體力的長坡。(c)Photoe by Water


↑從外觀就隱約看得出熱帶植物們都還沒長大。(c)Photoe by Water

在植物園其中一處入口等待其他朋友的同時,我終於瞭解這裡的公車班次為什麼那麼稀少--因為,實在沒必要啊!熱帶植物園的遊客稀稀落落,加上園內還在成長階段的植物們,雖然大過年的,仍讓我們不難享受到淡季出遊的樂趣。


↑公園外的單車鎖架數量有點少,而且高度有點不實用。(c)Photoe by Water


↑剛開幕的熱帶植物園,只有天氣像熱帶…(c)Photoe by Water

雖然之前聽說為了宣傳這座新開幕的植物園曾辦了盛大的記者會,而且在還沒長大的樹木間,也看得出工作人員努力地撒了大量的波斯菊來充場面,無奈,殘酷的現實卻顯示,小港熱帶植物園目前仍只有天氣像熱帶(幾乎完全沒有遮蔽的樹蔭),植物還需繼續努力吶!另外,植栽的種類有點少,缺乏令人驚喜的內容,而園藝造景亦有待加強,感覺似乎有點工整過了頭。總之,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當天相約在植物園的朋友們,彼此臉上的汗如雨下並不只是天氣太熱的關係而已…下回再約同樣的地方,也許十年後吧。


↑比起還沒成熟的植物園,這片手寫POP倒是有種說不出的美感呢。(c)Photoe by Water


↑個人覺得這靜靜綻放在路邊水溝旁的牽牛花,反而是此行所見最美的景物。(c)Photoe by Water

沿著愛河出海去


↑樹枝以下是賣相欠佳的愛河上游。(c)Photoed by Water


↑橋上的陽光一定特別舒服吧。(c)Photoed by Water

原本以為禮拜一肯定找不到人一起騎單車,沒想到許久不見的學妹帶著小折適時出現,讓我趕緊把原本想騎去小港熱帶植物園的路線改成愛河單車道,免得嚇退從北高雄出發的學妹。
上班日出遊,單車道果然空曠不少,而且這才發現,之前被許多車友詬病的「人行道磚面」與「木棧道」已經有部分改成柏油,目前也還有部分路段正在改建中。


↑表情多享受呀~(c)Photoed by Water


↑駁二特區附近的塗鴉牆與典型台灣鐵窗。(c)Photoed by Water

從愛河上游開始,隨著河水從灰色、深綠到深藍(黑?),一路騎到出海口,再沿著高雄港碼頭一直騎到道路的盡頭--其實距離盡頭約三十公尺前方有一處通往渡輪站的暗巷,那可是我無論如何都想再來騎一次的經典路線呀~(一出小巷的左手邊就是渡船口)


↑不要懷疑,右轉的排水溝(有加蓋)真的有路通往渡輪站。(c)Photoed by Water


↑通往渡船頭,鄰居開後門都會打架的小巷,是我心目中一條相當經典的單車路線(騎起來別有一番冒險的滋味)。(c)Photoed by Water

既然都騎到這兒了,我提議到代天宮那一帶覓食。不過和上回晚間來訪時大不同的是,許多攤位似乎只做「夜市」,中午營業的幾乎都是擁有實體店面的店家。既然上回和小丁吃的是廟口左邊的汕頭麵,這回就試吃廟口右邊的汕頭麵好了!畢竟這裡最有名的就是汕頭麵嘛~
學妹問我哪家好吃,嗯~~說實在的,因為記憶有點遙遠,我實在很難比出高下。不過,可能是裝盤的關係吧,覺得右邊這家好像份量比較少,重點是,點乾麵竟然不附清湯,扣分扣分!


↑汕頭麵之餛飩乾麵。(c)Photoed by Water

之後,換學妹提議去吃冰,不過我們對那只有份量卻沒有口感的海之冰都沒興趣。好在,雖然附近的冰店都在比誰的碗比較大,但還不至於走火入魔,仍然吃得到好吃的刨冰。而台灣刨冰界不斷求新求變所發展出洋洋灑灑的冰品種類,真的讓人不得不讚嘆,吃刨冰果然還是要到台灣吶!還在感冒中的學妹,點了一道熱量超高的綿綿冰,說是為了回味屬於她的青春滋味,不知道滋味如何呢?


↑可以打85分的芋頭紅豆冰。(c)Photoed by Water


↑把上午消耗的熱量全補回來的巧克力香蕉綿綿冰+煉乳。(c)Photoed by Water

單車當道


↑旗津渡輪上的風景。(c)Photoed by Water

在小丁指定「搭渡輪到旗津」這個行程前,上一回搭渡輪到旗津究竟是幾年前,已經不可考了。渡輪本身沒什麼變化,但渡輪載運的內容物之變遷卻讓我大感驚訝!適逢假日,渡輪上的單車數量完全超越機車數量,這在我印象所及的渡輪風景是根本無從想像的。(當年就算有腳踏車上船,也應該是老阿伯騎的黑色鐵馬吧)這當然與近幾年單車休閒運動風行,以及單車搭渡輪免費(只算人的運費,單車不必另外購票)有絕對關係,但明知如此,這個景象還是令我瞠目結舌了一番。不知道下一回是幾年後,當我再度踏上旗津渡輪,又會見到何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