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一條街

五彩繽紛的水果切盤有如水果街的縮影。(c)Photoed by Water

「來喔~來喔~來喔!葡萄一箱佰伍摳,ㄇㄝ呷葡萄ㄟ卡緊來喔!!」
「奇異果一粒五摳,打五幾剛(只有一天),卡緊來買喔~~」

像是例行公事一樣,隨著下班人潮、車潮逐漸湧現,武廟路與福德路口兩家具地緣關係的水果攤商開始傳來宏亮的「叫拜聲」,對著熙來攘往的人群傳播令人驚喜的福音──全高雄最划算的XX(每天內容不太一樣)在這裡,不買就太可惜了──此起彼落的隔空叫陣帶動不斷高漲的買氣,每每讓人路過都很難不被熱鬧的氣氛感染,迫不及待停下腳步加入水果教的朝聖行列!

水果集散聖地

武廟路,我家附近的水果集散聖地,我就像虔誠的信徒一般,只要人在高雄,每個禮拜必定來朝聖一次。說起來不可思議(不過這才叫「聖地」啊),介於輔仁路與大順三路之間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武廟路上,從固定店面、臨時攤商到產地直送載貨卡車型的各式「水果聖殿」至少就有二十幾處(註1),而且還不止一家24小時營業。雖然看不到果樹,卻有住在果園裡的感覺,儼然是虔誠水果教徒的樂園。

高雄關帝廟是武廟商圈的地標。(c)Photoed by Water

街上頗具規模的水果行就有好幾家。(c)Photoed by Water

入夜後依然燈火通明的24H水果店。(c)Photoed by Water

至於水果街的興起,則不得不提到同一條街上的關帝廟(武廟)。凡高雄人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武廟,肇建年代可追溯至明朝,殿內供奉著五路財神、關公、文昌帝君、月下老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觀音菩薩等十八尊神祇。因為參拜一趟福大祐大,是許多高雄人求生意、求財運、祈姻緣的首選,終年香火鼎盛,並與斜對街堪稱高雄歷史最悠久的公營黃昏市場共同孕育出東高雄著名的武廟商圈,從蔬菜水果、生猛海鮮、家禽家畜肉品、南北雜貨、熟食小吃、日用百貨到流行服飾一應俱全。凡是不便在早市採買的上班族、習慣晝伏夜出的夜貓族、來補充在早市漏買食材的婆婆媽媽、抑或是純粹喜歡湊黃昏市場熱鬧的,不論是計畫到武廟參拜、還是準備祭祀一家大大小小五臟廟的人們,總在下午三時之後將原本就不寬敞的武廟路擠得更狹窄,並在五六點左右達到顛峰。

與未經包裝的食材做最真實的接觸是逛傳統市場的樂趣之一。(c)Photoed by Water

武廟市場早期被稱為「垃圾市場」,主要是由於許多攤商將白天在傳統早市賣剩的菜再移到黃昏市場清倉俗賣之故。雖然近年這樣的景況已有所改變,魚肉蔬果的品質也不再是賣剩的等級,但價格比早市便宜卻已成傳統。即使在都會區量販店環伺的局面下,這裡的買氣依然居高不下,許多人甚至寧願捨住家附近的早市,也要等下午繞道來此買菜。而由此地緣關係群聚形成的武廟水果街,自然也延續黃昏市場的優良傳統,一年四季供應著既新鮮又便宜的水果。

果色四季

香蕉、西瓜唱和著夏天的歌。(c)Photoed by Water

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的高雄是一座夏天的城市,要從含糊的氣溫感受到季節變換並不容易。然而,水果街上的四季卻分明地流轉著。當粉嫩的桃與嬌豔的李為城市帶來春天的氣息逐漸消散,一串串飽滿多汁的荔枝、龍眼與葡萄便高調地登場;緊接著,大紅西瓜、小玉西瓜、芒果、鳳梨一同加入,壯大這屬於夏日的隊伍;稍後,柚子、柿子、梨子、蘋果披著秋色相繼上市,待他日空出檯面再任由橘子、柳丁攻佔,向往來的城市居民宣告冬季已悄然降臨,一年又將結束,週而復始……這類季節的變換在那些產地直送的發財車上尤其明顯,因為車上沒有冷藏的進口水果專櫃擾亂視聽,總是載運著本地當季盛產的少數幾種、甚至單一種水果,為這座四季如夏的城市呈現屬於季節的本色(註2)。

貨車上滿滿是本地當季盛產的金煌芒果與香蕉。(c)Photoed by Water

幸福水果街

虔誠水果教徒如我,一定能發現除了隨著季節更迭的水果秀,街上的水果們其實還有另一個生命週期的循環──站在檯面上最主要位置的,一定是剛在水果街嶄露頭角、天生麗質的新秀們,和條件相當的同儕靦腆地望著顧客微笑。幸運的,便在生命(價格)最輝煌的時期揮別舞台走入家庭。要是先天不良呢?沒關係,再靠近馬路的外圍,那裡總有一群「熟面孔」、或是受到職業傷害的同伴歡迎大家高舉特價的牌子一起相互鼓勵兼取暖:「一定能遇到心意相通的顧客的!」;那,要是依然乏人問津呢?放心放心,看到旁邊的直營果汁吧了嗎?和其他老朋友在果老株黃前一起瘋狂地旋轉一曲你濃我濃,感覺一下子又回到年輕時代了!要是、要是仍然賣不出去呢?吼~看到果汁吧上一張張打趴全國無敵手的特價大字報,我相信絕對不會有人懷疑水果來到這裡會銷不出去。是的,無論是青春無敵的嬌嬌水果們、散發成熟韻味的拉警報水果們、或是只食其味不知其相的果汁們,武廟水果街上的顧客和水果們總是能各得其所,找到彼此的另一半,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呢。

店員熱情開朗的叫賣聲總讓人忍不住跟著熱血沸騰掏出錢來買水果。(c)Photoed by Water

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的滿車芭樂,果然是當街最低價。(c)Photoed by Water

水果店直營的果汁吧,超級便宜又料好實在。(c)Photoed by Water

來到這處處充滿誘惑、五光十色、百家爭鳴的水果一條街,任何精明的消費者都絕對可以在此體驗到「買到最便宜」的顛峰經驗(一種幸福至極的心靈狀態)。不過,我猜更可能的是像我一樣,才買了幾次便皈依了某幾處聖堂,不但從此省去貨比三家,還會因為老闆貼心的問候與服務(通常包含價目表沒寫出來的「老闆說了算」價格),就算進貢到超出預算都甘之如飴啊~

(註1)街上另一個高度聚集的產業還有冷飲店,店家數量比水果攤更驚人!
(註2)就算是販賣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的水果,隨著價格漲幅還是可以嗅出季節的變換。

 

■水果街小檔案


(c)Photoed by Water

地點:高雄市苓雅區武廟路(輔仁路至大順三路路段)
典故:鄰近信仰中心武廟,加上一所三十幾年歷史的公營市場,而在比鄰的武廟路形成水果街。
特色:物美價廉,24小時不斷貨,平日下班時段最能感受水果商賣的熱血。

 

■時空背景

本文收錄於《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2011年12月印刻出版。

高雄文化局來邀稿寫高雄的菜市場(承辦人以為我常常騎單車去買菜,大誤!),本以「家中買菜大權不在我手上,很少去菜市場」為由婉拒,因為住在家裡很少下廚,記憶中的菜市場都不在高雄,況且我騎單車出門去郵局的次數真的比菜市場多很多。但最後,還是拗不過承辦人員的熱情,想到自己在跑武廟郵局之外,的確常常順道去買水果……

由於本人酷愛買NG水果(可以用平民價格買到「家道中落」的貴族水果,超爽的),常常一出手就是一整籃(礙於是店家規定,實不得已也),也因此沒多久就引起老闆的注意,順理成章變成該店專門銷NG水果的VIP之一。成為熟客的好處是可以買到Very Good的Not Good水果,壞處就是常常買到腳踏車差點騎不動(老闆總是很貼心地說要開車載我回家,叫我再多買一點,現金不夠可以記帳之類的)。不過,明明是這麼熟悉的場景,要寫成文字還是折磨了我好幾個禮拜啊!

話說前幾天參加完文化局在國民市場為本書舉辦的新書發表會後提著車馬費(據說很有名的市場雞肉飯+魚丸湯)回家,路過武廟水果街時,赫然發現我最愛逛的那家無名水果店不知何時已掛上招牌(買了N年才知道店名!),無獨有偶,對街對手的水果店招牌與裝潢亦煥然一新!本人最樂見的就是這種商家間的良性競爭了,嘿嘿…另外,水果街上密度直逼水果攤的「彩券投注站」也引起我高度的興趣…嗯,改天再來發篇「投注站一條街」的專文好了。哈……

我最常光顧的無名店家最近有名字了!(c)Photoed by Water

 

對手也不甘示弱地將招牌翻新成LED!(c)Photoed by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