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1.從改變衛生筷的印象開始
據統計,台灣一年消耗的衛生筷超過十億雙,對環境造成的耗損令人心驚。值得欣慰的是,近幾年許多機關團體開始倡導自備環保筷,顯示這個問題正逐年獲得國人重視。但龐大的外食人口與經年累月的習慣,一時之間全面禁止使用畢竟有所難處,也許我們可以先從改造衛生筷本身做起,徹底改變衛生筷給人廉價粗糙、用過即丟的印象,賦予人們願意重複利用的價值,降低其對環境之衝擊。
2.在台灣小吃發現新的傳統文化與舊有美德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林立的夜市攤販是吸引大量國際觀光客朝聖的台灣美食文化特色,而筷子更是東方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結晶。
結合台灣傳統民間信仰與飲食文化,將衛生筷設計成民間信仰中的卜具──籤枝、籤詩、籤筒之組合,原本平凡無奇抽取筷子的動作彷彿到廟裡求籤一樣變得令人期待,外袋上印製的籤詩則發揮如宗教信仰般發人省思與潛移默化的力量,提醒每個人為共同生存的環境盡一份心力。獨特又具地方色彩的造型,不僅提高再使用的意願,進而影響他人,甚至可成為台灣美食之旅的最佳紀念品。讓所有前來朝聖台灣美食的人們,在感動於味蕾饗宴之餘,也能在不起眼的餐桌角落發現(找回)另一個台灣獨特的傳統文化與物盡其用的美德,並徹底改變衛生筷的使用習慣。只要每雙衛生筷多重複使用一次,就表示減少了一雙衛生筷的消耗,人們祈求地球壽命延長的願望也就實現了一些些。
3.傳統美德的良性循環
為了鼓勵回收再利用,製程除盡量減少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之添加物,做工並力求精緻,外袋則採用可重複利用的不織布製作。即使成本比原來的衛生筷高一些,但由於具有重複使用的優勢,消耗量相對降低,總體來說並不會造成更多支出。或者可如塑膠袋減量政策一般,落實使用者付費觀念,付出小小的代價所換得的環保筷,不但可彌補商家成本,亦可強化消費者愛惜物品的意識。加上造型獨特,容易吸引目光,可輕易達到環保宣導效果。
■時空背景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近幾年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不遺餘力,這便是參加其中一項比賽的作品。同期入圍的作品裡雖然也出現和我想法一樣的「竹籤」(叉水果用的),但阿水的筷子卻槓龜了,想想果然還是有點令人不勝欷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