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一條街

五彩繽紛的水果切盤有如水果街的縮影。(c)Photoed by Water

「來喔~來喔~來喔!葡萄一箱佰伍摳,ㄇㄝ呷葡萄ㄟ卡緊來喔!!」
「奇異果一粒五摳,打五幾剛(只有一天),卡緊來買喔~~」

像是例行公事一樣,隨著下班人潮、車潮逐漸湧現,武廟路與福德路口兩家具地緣關係的水果攤商開始傳來宏亮的「叫拜聲」,對著熙來攘往的人群傳播令人驚喜的福音──全高雄最划算的XX(每天內容不太一樣)在這裡,不買就太可惜了──此起彼落的隔空叫陣帶動不斷高漲的買氣,每每讓人路過都很難不被熱鬧的氣氛感染,迫不及待停下腳步加入水果教的朝聖行列! 閱讀全文

計畫延宕的《72小時第三類接觸》


(c)Photoed by Water

身為懷疑論者的退休記者,因緣際會被外星高智慧生命體--新綠星人--選中,希望能在他們與地球人正式接觸前寫出一本「官方白皮書」,於是在幾度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被邀請(非傳統的迷迷糊糊被「綁架」)至新綠星人的太空船上課兼參觀後,終於誕生了這本《72小時第三類接觸》。

此書和其他繪聲繪影描述與外星人接觸事件稍有不同的地方,無非是作者表示,他在意識清醒下還遇到了某位世界領袖也正在船上上課兼參觀,只是礙於其真實身份在外星人與地球人正式接觸前仍屬高度機密,書中無法透露;不過,作者後來和同樣也曾上船的前上司在私底下確認過:這的確不是夢!而且,據說新綠星人早按部就班地對諸多重點領導人物施行同樣的「教育訓練」,如果一切順利進行,2010年(是的,就是快過完的這一年),不僅地球人早在數年前便得知外星人存在的事實,在美國中西部甚至已蓋起一座科技大躍進的太空城啦!

很顯然,從1997年到2010年,這個嘗試讓地球人進入星際社會的謹慎計畫恐怕是發生了太多變化,以至於這十幾年來我們依然沒機會目睹外星人與地球人正式接觸的歷史時刻…

撇開這個不談,其實我對這本書印象最最深刻的,是作者提到太空船上的食物。據說太空船上的食物完全在船上生產(從培養到加工),由於太空船人口眾多,所生產與消耗的食物量相當驚人,不過新綠星人的高科技早就已經發展到可用驚人壓縮比來乾燥(好像還有低溫?)壓縮新鮮蔬果並長期保存,需要吃的時候再還原,滋味就像現採的一樣。哇~這簡直是目前還只存在於我們軟體界的壓縮技術啊!更厲害的是,作者連吃了好幾頓讚不絕口的大餐後,才知道那些全都是素食(是的,新綠星人不但吃素,還是出神入化的食品加工達人)!!天啊~我也好想吃吃看喔!(流口水)

一想到咱們的素食(雖然我吃過的有限),往往難以脫離太清淡或加工過頭(這裡指添加太多非天然物質)的印象,所以素食才總是讓大部分的地球人興趣缺缺吧?不過,為了能吃到這傳說中的極品素食大餐,我真希望新綠星人趕快來地球啊(不要再拖了)~不然,把我綁上船去也行啦。

傳統早餐之洗牌術


↑ 高雄某人氣早餐店菜單。(c)Photoed by Water

仔細一瞧,其實菜單上不過數種材料去洗排重組,一樣也能組合出意想不到的特色呢。這讓我想起在西藏旅行時,當地的食材大概也就只有十來種,亦是完全靠不斷地洗牌重組……那段不食人間煙火的日子到後來的確有點讓人食不知味(不管再怎麼重組已經吃不出不一樣的味道了),但記憶卻又是那麼地令人回味無窮,真有趣的對比啊!

破盤價下午茶


↑甜滋滋的NT.29下午茶組合。

耳聞高雄建國三路上有家以波士頓派在網購界小有名氣的糕餅店推出29元下午茶(限週一~四,13:00開賣,每日限量50份),趁著小丁&小周來高雄玩,正好來去給它見識一下。
擔心搶不到限量名額的我們,12:50就在門口徘徊了,但事實證明,上班時間能和我們搶喝限量下午茶的人實在不多。
結合糕餅門市的餐廳裝潢不脫本土「俗水」氣息,不過,下午茶的組合倒是比想像中還多樣,而且正式的下午茶開動前,店面還有數款商品提供試吃(開胃菜?),以29元的消費來說的確是破盤價了!尤其是配上我和小周那兩杯至少可以稀釋三倍的超甜柚子茶和紅茶(我們點的三種飲料中,只有小丁的咖啡沒事先加糖),從蛋糕(甜的)、迷你鳳梨酥(甜的)到小餅乾(還是甜的),那甜膩的滋味絕對會讓人大呼吃不消~

P.S.如果不小心點到超濃飲料,記得先倒一些在空水杯,剩下的則請店員加熱水,口味清淡的應該可以把一杯飲料喝成三杯喔~
又P.S.店內POP表示,29元午茶只到2010/4/30止,不知道會不會延續?(店名:雅緻烘培咖啡坊,在三鳳中街對面,招牌很大很好認)

夢幻米糕定食


↑充滿純真年代風味的米糕套餐。(c)Photoed by Water

阿美的「冥想後吃早餐」計畫不知不覺已經快滿一個月(有人互相牽制果然比較不容易半途而廢),為了換口味,我們透過網路推薦、道聽途說、甚至隨便亂挑地不斷嘗試各式早餐,而這家位於高雄市莊敬路與新民路交叉口附近的無名米糕攤,就是其中一個驚為天人的大發現!
當初聽阿美說(她也是聽別人說的),這裡的米糕不但附油豆腐和滷蛋,加送一碗味噌湯竟然只要NT.30時,就已經覺得很神奇了,沒想到親眼見到更驚奇!
本以為除了湯,所有材料應該會全部裝在一個碗內一起端上的,沒想到這不起眼的小攤位對於食物裝盤的精緻程度,完全超越30元的想像!古色古香的碗碟因為年代久遠,碗沿已經有多處破損,但熱騰騰的米糕淋上入口即化的肉燥,再覆上大量的魚鬆和一片醃蘿蔔(雖然我不愛這一味),反而將那些缺角襯托得更有味道了;配菜的油豆腐和滷蛋另外裝在小碗裡,不知怎的也變得好迷人;還有那碗味噌湯……哇~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跌進時光隧道啦~~~~
雖然阿美說這個小米糕攤曾經上過媒體報導,但左顧右盼,除了老闆娘的紅妝還頗顯眼以外,完全不見「感謝XX媒體報導」的大字報或紅布條,不禁讓我對這個小攤位的好感度又更高了!這個複雜的年代,還是有些純真的角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呀。

P.S.滷汁稍微偏甜,味噌湯也是「甘口」口味的,也許不是人人都愛。


↑小攤位上處處可見時光凝結的痕跡。(c)Photoed by Water

夢幻豆漿店


↑讓美味扣分的塑膠碗和免洗湯匙…(c)photoed by Water

喝豆漿,就得用開口大大的碗公──而且是瓷碗盛裝的才正統,最好連湯匙都是陶瓷製的「調羹」,那麼喝起來就更佳美味了!不過,最近我赫然發現,在台灣會這麼想的人好像幾乎絕跡了,尤其是豆漿店的老闆們。

記得小時候一碗豆漿三塊錢的年代,用陶瓷碗公裝豆漿,就像準備炸成油條的麵團中間一定要壓一道線一樣自然。淺淺的湯碗不是泛著樸拙的淺藏青色釉料,就是碗口邊緣鍍了一圈水銀,並飾著秀氣小花的白色瓷器,然後搭配有「大同瓷器」或「XX醬油」印記的調羹,或者是金屬製的中式湯匙。

為了安排幾條從早餐吃到下午茶的單車路線,最近在網路上搜尋了幾處眾人推薦的高雄傳統早餐店。開在國宅樓下的傳統早餐店,還是由右寫到左的中文招牌上蒙著數十載的風霜。從現場門庭若市的盛況,還有店員手中舀豆漿的鋼杯上披掛著一層層厚厚的豆皮來看,這家店的豆漿鐵定香濃好喝──孰料,如夢似幻的瓊漿玉液被倒進塑膠碗的剎那,原本隨著豆漿熱氣高漲的好感度便瞬間降了溫,端到座位上,執起廉價的白色塑膠湯匙時…看,塑膠碗中的豆漿因為鹽巴和醋的化學變化,明明結了一坨坨濃稠的夢幻豆腐花呀!但為什麼總覺得遺憾依舊蓋過了豆漿應有的味道呢?

我又想起另兩家也是大排長龍、雄霸市場入口兩側的傳統早餐店。一家以現烤燒餅著稱,另一家則以口感特殊的蛋餅見長,然而兩家店的傳統豆漿也都是裝在美耐皿裡。它們也不是我所尋找的夢幻豆漿店。

想喝瓷器裝的豆漿,去鶯歌喝就好啦!愛吐槽的同行友人語中不乏嘲諷的意味:哪有人吃個東西連碗筷也要挑剔!可見我這種老派的堅持在當今豆漿界有多麼式微了。

這種喝豆漿一定要用碗裝的想法,或許要追溯到小時候學著父親喝豆漿的時期。傳承自父親喝豆漿的習慣,我亦偏愛將剛炸好的油條掰成一塊塊泡在熱騰騰的甜豆漿裡。別小看這簡單的吃法,絕佳的入口時機可是稍縱即逝的,因為油條泡久了太軟爛,泡不夠又吸不足湯汁,最好是被豆漿浸泡卻仍保有些許酥脆口感時,連同中空部分吸附的香甜豆漿大口送進嘴裡,細細品嚐甜鹹脆軟交相融合的特殊滋味,這,才是喝豆漿的最大樂趣啊!另一種直接手拿油條沾豆漿吃的方法,滋味大同小異,不過兩者的重點都是:豆漿如果不是用碗裝,感覺就不對啦!而瓷碗之所以會讓我有更貼近「正統」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塑膠是工業化的代表產物之故吧。至於那種用塑膠杯裝插吸管喝的,個人任性地以為根本喝不出豆漿的精髓,反而比較像喝豆漿口味的飲料。

說起飲料,有種把騎樓當店面,內用兼外賣的半露天式咖啡茶飲店在台灣風行好一陣子了。平常很少喝飲料的我,最近恰巧有機會和幾位朋友分別在不同的咖啡飲料店喝了幾回。撇開飲料內容好喝與否不談,最令我納悶的是,為何內用的容器和外帶的完全沒有差別──專用紙杯貼上標示飲料內容的列印標籤,封上膠膜還不忘附上一根吸管。最令人不解的果然還是那層封口膠膜了,難不成是貼心地預想,即使顧客在店內把飲料打翻了,尚可搶救大半飲料?

仔細想想,飲料店的玻璃杯和豆漿店的陶瓷餐具,恐怕都是因應這個社會所追求的「便利」而消逝的吧。厚重易碎的陶瓷玻璃先是被便宜質輕的塑膠器皿取代,然後又是更便宜更快速的免洗餐具。減少人力、便於攜帶、加速消費,看似皆大歡喜,只是在這些便利之中,我們似乎也失去了食物中一抹無形無色、卻也最重要的風味。

或許我想尋覓的並不只是一碗美味的豆漿,而是那份毫無造作地展現對人與土地更深層的體貼與關懷,而這種態度絕非透過陶瓷重鎮用來發展觀光的噱頭、或是選用名家設計碗盤的高檔餐廳就能找到的。雖然只是個人一廂情願,我猜,如今還能堅持使用陶瓷餐具的豆漿店老闆,想必也能磨出一碗香純濃厚的傳統豆漿吧。然而,即使在這人人都是美食部落客的時代,當我嘗試用「豆漿、陶瓷、碗裝」幾個關鍵字在網海搜尋,Google依然沒有告訴我答案。

日本一激安居酒屋Wahha!

飯店就在北海道大學銀杏林正對面。(c)Photoed by Water

什麼!號稱日本第一便宜的吃到飽餐廳竟然就在札幌耶!正努力搜尋著吃到飽資訊的阿水不可置信地翻出日文字典和線上翻譯軟體,吃力地讀著網路上詳盡的吃到飽心得報告。

據說這間附屬於「克拉克飯店」的餐廳──居酒屋Wahha!,可是經電視節目認定,全日本最便宜的吃到飽餐廳呢!午餐吃到飽不但只要¥450,而且只需再加¥100,還可以加點豬排飯等定食喔;最令人驚喜的是,以上價格居然含稅!!不會吧~~以貪遍天下小便宜為己任的阿水,當然有義務為大家證實這則網路謠言的真偽啦!

根據前人試吃報告顯示,該店位於北海道大學學區,平日總是人滿為患,所以阿水和朋友特別趕在開店前十分鐘,先在門口假裝研究自動販賣機,一邊觀察敵情。嗯,果然有輛車子就停在餐廳正前方,夫妻倆一副同心協力準備衝刺的模樣…啊!又有另一個準備來大吃的歐吉桑出現了!就在我們開始擔心會不會人滿為患時,餐廳人員終於在關鍵時刻取下「準備中」的掛牌,並將藏在柱子後的廣告看板搬到顯眼處,只見看板上寫著大大的¥450。耶~(內心的歡呼)

菜色與看板相似度達90%。(c)Photoed by Water

不過,進了餐廳後先別急,因為這家餐廳的點餐方式採DIY方式,客人得先在入口的自動販賣機購買餐券後再入座喔。呼~還好阿水之前先研讀過相關資料,稍微知道這裡的規矩,才沒露出本性。

(c)Photoed by Water

當天菜色和店門口推出的廣告看板相去不大,味道雖然還未達到鐵人料理的水準(其實阿水根本沒吃過鐵人料理),但也都在應有的水準:炸魚排、馬鈴薯可樂餅、炸薯條、馬鈴薯燉肉、糖醋香菇炒竹筍、日式小菜兩種、咖哩、日式炒麵、炒高麗菜、蔬菜沙拉、味增湯、白飯、咖啡等,其中又以馬鈴薯類和油炸類食物為大宗。雖然店家打算以大量澱粉類食物迅速撐飽顧客胃袋的意圖頗為明顯,但嗜吃澱粉的阿水仍然為當天沒出現的燉煮南瓜而感到些許遺憾…(只有馬鈴薯澱粉是不能滿足我的~)不過,撇開南瓜不談,能以這種夢幻價位在札幌餐廳吃到飽,也已經足夠令窮人感激了!於是速速收起遺憾的心情,阿水決定乘勝追擊多喝幾杯咖啡,因為就算以台灣最便宜的35元咖啡來算,只要喝到五杯就回本了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北海道大學的學生都放假去了,容客數不多的餐廳,在當天並沒有出現盛況空前的局面;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悠閒地細細品嚐了一整個下午的「午餐」啊,嘿嘿…

■相關資訊■

居酒屋Wahha!
地址:札幌市北區北13西4
電話:011-716-7772
時間:星期一至六11:30-14:00 午餐吃到飽¥450,加點定食¥550(含稅)
交通:地下鐵南北線北12條徒步5分